会议现场。 。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冯小璞介绍,襄阳扎实实施“两资三能”工程,推动传统产业再提升、新兴产业壮大、产业远景“三并举”,交出了工业产业发展的新动力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襄阳共获得各类政策性资金37.1亿元,仅今年前三季度就获得4.244亿元。湖北联投、兴发集团、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等一批百亿项目落地生根,为襄阳产业注入“新鲜血液”。针对企业“拓展市场难、融资难、配套难”等痛点“企业难、人才难”,襄阳实施以去产能、赋能科技创新、强链条聚能“三能联动”为核心的“帮扶扶企”,推出了培育强企、要素保企、金融企业、强联企业、数智帮企、政策找企等七大行动,推出了“湘车协同”、“湘集联动”、“湘企联动”等特色服务品牌。今年以来,46场产销对接活动让500多家企业“串珠成链”,“十银百亿千企”融资对接活动为914家企业注入28.7亿元“金融水”,324家中小企业“上当”。航天四十二院“问天”产品、汇尔杰玄武岩纤维五星级红旗登月、韩江重工“昆仑”大桥建设等,彰显“襄阳智造”实力。据统计,“十四五”期间,襄阳新增3家国家级国家冠军企业,总数达到15家。新增国家安踏专业化、新“小巨人”企业63家,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5家,建设国家级5G工厂9家,省级无监管工厂11家。不断优化传统产业“老树新枝”的产业结构。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转型。东风日产与华为联合推广天籁鸿蒙座舱版,实现油电一体化。三环锻造、美林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走向新“链条”,加速油电跃升。磷化工与煤炭一体化发生质的变化。湖北联投、兴发集团、云图控股、鄂金象、扬子化工等6个百亿项目落户襄阳,擘画千亿产业发展新规划;纺织品中的“黑科技”不断涌现,如尼龙66、玄武岩纤维等,让传统织造走上了新材料的新路。新兴产业“成新枝”东风逸派Nano 01车型完成量产,东风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落户。今年前三季度,襄阳新能源汽车新产车达5.9万辆,同比增长29.1%;骆驼新能源低碳产业园、楚能新能源襄阳70GWh锂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,为襄阳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襄阳新型电池产业;全国首个低空载人飞行器安全评估中心在襄阳成立,两家企业成功进入国内主流飞机制造商供应链体系。如今,“五向酒穗”汽车产业集群晋升为国家级,谷城县再生钢铁产业集群、樊城区航空应急防护纺织品产业集群被纳入国家级。所有列表。 “一精京翔”世界级循环化工集群和宜昌、荆州、荆门、襄阳现代化工煤炭基地纳入省规划,集群产业集群不断释放。